手机号
验证码
立即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手机号
邮箱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2018/11/28 15:39:00

翻译在西方文化中有哪些含义

翻译是与人类文明同步萌生的一项古老的活动,它既是一门技巧,同时又是与其他语言活动一样困难的艺术。因此,西方早就开始了有关翻译的思考,产生了丰富多彩,新颖形象的比喻,翻译在西方文化中的比喻以诠释翻译的内涵;

这些翻译在西方文化中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对翻译的理论和实践,翻译的甘苦和境界作出了某种揭示,不少翻译在西方文化中的比喻道出了翻译的某些真谛,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理论意义。下面乐文翻译公司小编总结了一些翻译在西方文化中的比喻形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翻译在西方文化中的比喻形象】“翻译即叛逆”

这是一位意大利学者的名言。它说明译文总不免有失真和走样之处,因此,翻译指示一门不可能的艺术。类似的比喻,还有德国施耐格尔的名言。他说:“艺术翻译是一种拼死拼活的格斗,最后遭到失败的如不是译者,那一定就是原作者。”

德国另一位语言学家龚波特的一段话恰好可以作为这一比喻的注解。他说:“依我看来,任何翻译都毫无疑问是试图完成不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每个译者必须要触到两暗礁中的一个而遭到失败:或者过于严格地遵守原著,结果损害了本国人民的兴趣和语言:或则过于严格地遵守本国人民的特点,结果损害了原著。二者之间某种中间的东西,不但难译达到,而且简直是没有。”意谓作者和译者是水火不相容的,非此即彼。

恰似西方另一妙喻:“翻译好比女人,忠实的不漂亮,漂亮的不忠实。”但也有相反的观点,如前苏联学者卡什金说:“翻译决不是战斗,而是一种挑战,一种竞争,一种斗争,对象是令人棘手的材料,目的并不是制服对方,也不是消灭自身,翻译时为维护原作而斗争,是同原作竞争,同原作媲美。”这一比喻与前种论调大异其趣,它维护了翻译的本意,是较为中肯的。

二、【翻译在西方文化中的比喻形象】“嚼饭与人”之喻

这是来自古印度人鸠摩罗什的一个妙喻。他说:“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这个比喻虽是就佛教翻译而发的,但也道出读者对所有拙劣的译文产生的共同感觉。英国诗人兼顾翻译家约翰·德纳姆爵士论诗时还曾说:“诗具有一种微妙的精神,当你把它从一种语言移入另一种语言的时候,那股精神完全消失了。你如果不把一种新的精神加入译文,那么,译出来的东西,除了一堆渣滓而外,就什么也没有了。”这段话与“嚼饭与人”一喻有同工异曲之妙,都说明翻译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易事,需要有独具匠心的艺术手腕,否则就玷污了翻译的使命。

翻译在西方文化中有哪些含义

三、【翻译在西方文化中的比喻形象】“反面的花毯”

据钱钟书先生的研究,在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第二部第六十二章中有“阅读译本就像从反面看花毯”的比喻。钱钟书还根据马林对该书的校注指出:1951年两位西班牙翻译家合住霍拉斯(Horace)《诗学》时早用过这个比喻,这个比喻在英语中作The wrong side of a (Turkish) tapestry.这一比喻说明译本和原作有着区别,总不如原本那样真切。

四、【翻译在西方文化中的比喻形象】“演员”之喻

将翻译比作演员,如捷克翻译家沃切克说:“译者的才能酷似演员舞台表演的才能,他对别人的创作具有一种特殊的同感共鸣,而且能够创造性地再现这一创作。”前苏联楚科夫斯基也有类似的一段话::“翻译家的艺术正如演员的艺术一样,演员创造性高度的成就,不在于离开了剧作家的意志,而在于与剧作家的意志相融合,完全服从剧作家的意志。”

这类比喻形象地揭示了翻译地两重性:它的从属性(局限性)和它的创造性。好的译文正是这两性恰到好处的、完美的结合。演员在舞台上不能离开剧本去显示自己的演技和本领,但也不仅仅是干巴巴的背诵台词。同理,在译文中译者同样必须深深隐藏自己的个性,照顾原作的风格,但在表达原作者个性上又必须充分大会自己的创造出才能。

就翻译的从属性而言,译者好比是主人家的“厨师”,他必按照主人的胃口烹调,有时还有客人(读者)的胃口要兼顾:就创造性而言,译者又有着自己的“胃口”,所以我们不妨把译者比作“厨师”,它的艺术手腕就在于如何处理好主人、客人和自己三者间的关系。

五、【翻译在西方文化中的比喻形象】“翻译作品像媒人”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翻译作品好像媒人,他们给你带来对某个轻纱半掩的美人的称赞,从而引起你很想一见其人的本来面目的欲望。”这个比喻一方面道出了翻译的文化交流功能和桥梁作用,同时也暗示了翻译所潜在的危险,即难以真切表达原文,甚至故意曲解原文,有违翻译的神圣使命。

六、【翻译在西方文化中的比喻形象】“投胎转世”之喻

西方人喜欢吧翻译比作“投胎转世”或“灵魂转世”,以喻翻译如同躯体换了一个,而灵魂依然是原来的,犹如中国翻译理论中的“神似”说。这种翻译观不斤斤计较于语言文字表层的对应,翻译时大刀阔斧地放弃原文的语言结构,只求精神的传达。按照严格的翻译理论,形似和神似都是重要的,因此这一观点常常受到人们的挑战。

翻译在西方文化中有哪些含义

七、【翻译在西方文化中的比喻形象】“绘画”之喻

俄国屠格涅夫就将翻译比作绘画。他说:“有什么东西能比银版照相更算奴隶式的忠实呢?可是实际上一幅好的画像不是比任何一种银版照片更美丽、更准确千倍吗?”美国人托尔曼在他的《翻译的艺术》一书中也说:“翻译像绘画的艺术,只有知道要画什么之后,画家才会动手去画。他不会随便地去画一丛灌木,而后再画一棵树,接着再画一块石头,二十头脑里首先有了整幅画的轮廓,心领神会,然后才着手去画。”

这是把翻译比作画人物肖像,知道眼睛、眼神酷似本人,就算传神的成功之作了,可以不求细节的真实。但是,翻译只有绝对忠实,每个细节都不应该遗漏,才是绝对意义上的翻译,只正确描绘出眼睛和眼神还不够,鼻子的高矮、耳朵的大小、嘴唇的厚薄都要考虑在内,所以不如用“照相”来作比喻,倒更切合翻译艺术。

八、【翻译在西方文化中的比喻形象】“雕刻”之喻

前苏联翻译家加切奇拉泽在其所著《文艺翻译史与文艺翻译理论教程导论》中说:“语言对于翻译家来说,就如石头对于雕刻家一样。一个作家兼翻译家,也像雕刻家一样,是重视原料的质量的。”又说:“文学作品与语言密切相关,如同雕塑品与雕塑英的材料密切相关一样,要完全把作品复制出来是不可能的。”“肖像不是对人物的简单摹写,肖像中包含着艺术所特有的程式性,译作同原作比较起来,也必然具有这种程式性改变。”这一比喻强调翻译的神似和内容,似乎不很赞成逐字逐句式的翻译。

九、【翻译在西方文化中的比喻形象】“戴着脚镣跳绳”

英国诗人兼翻译家德莱登把逐字逐句式的翻译比作跳绳。他说:“一个人跳绳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以免摔跤,可是戴着脚链,就休想看到优美的姿态。”布里斯·伯利教授也有同一妙喻。他说:“差不多没有诗人承认他们真正给格律束住了,他们乐意戴着脚链跳舞,并且也戴着个别诗人的脚链。”这里即指作诗,也指译诗,特别是指用格律诗的形式来译格律诗。

这两道比喻都试图说明译者所处的窘境,译本实难圆满。不过原民主德国翻译家阿·库勒拉说:“一个是斯茨拉,一个是哈里布达,我们应该像奥吉塞一样架上一条小船从它们中间穿过。”斯茨拉和哈里布达是希腊神话中狭窄海峡两岸上商务两个害人怪物,此处一个指逐字硬译,一个指随心所欲的曲译,译者不能偏向任何一方。这个比喻揭示了翻译的艰辛、险峻和特性,也之处了翻译成功的可能性,因为奥吉塞成功了。

以上就是乐文翻译公司小编总结的翻译在西方文化中的比喻形象,这些翻译在西方文化中的比喻对翻译的性质及艺术规律作了较为深刻的深讨,但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这些观点。翻译艺术有着自身的规律,将其比作其他艺术,往往很难恰到好处,因为各类艺术各有其美特点和创作原则,生硬地比较往往会引喻失义。

——选自:乐文翻译公司

乐文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乐文翻译公司秉承“诚信 专业的服务理念,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服务。了解更多信息:请发邮箱:abc@lewene.com或直接致电:400-895-6679咨询。

-------------------------------------------------------------------------------------------

99%的人还阅读了:

翻译在线翻译的瓶颈

浅析翻译的性质和类型

怎么翻译,才会让客户更加满意

阅读文章:积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