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
验证码
立即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手机号
邮箱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2018/9/18 14:58:00

魏俭玉老人抄写五百万字古文耗费46年

  魏俭玉老人今年76岁,出生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满族镇小顶山村。他用自己46年的时间不间断地吟诵、研读、翻译、抄写古文,以此为乐和寄托。记者19号上午前往他家中探访,乐文翻译将之后的内容进行了整理。

 

  听说记者亲自来家里采访,魏俭玉老人显得格外高兴,于是索性搬出了自己几十年来翻译、抄写的40多册自己装订的线装书。记者发现,这些书全都是仿照古线装书的格式、排版印刷方式写作装订的,甚至连日期都是中国古文最常用的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例如他翻译于2001年的一部13万多字的《东周列国志》,后面的时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二年辛巳()年。魏俭玉说,按照他使用的纪年法,1949年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记者看到,魏俭玉翻译、抄写的除了《东周列国志》、《春秋史》、《诗言志》、《弟子规》、《广贤文》、《史记》、《易经》、《尚书》、《论语》等古文外,还有中共党史、毛主席诗词和毛主席与其家人来往书信。

 

  谈起翻译、抄写古文的事,魏俭玉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上小学时他就喜欢读中国古文。中国古文太复杂了,如今除了专家学者外,一般人能够读到的古文大部分都是公元前500年至唐宋时期的。所谓楚辞、汉赋、唐诗、宋词都可称为古文,而白话小说到了元、明时期才出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自为王,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政治上没有统一的政权,经济上没有统一的市场,根本没有共同使用的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然他立即实行了书同文度同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古文学起来还是很费力。魏俭玉说,虽然古文学起来很费力,但阅读、翻译古文却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得到无尽的乐趣,这也就是自己能够数十年坚持不懈翻译、抄写古文的动力。

 

  魏俭玉老人说到,目前自己已经年近8旬,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被专家鉴定到,之后出版发行,算是在老耄之年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吧。

 

——选自:乐文翻译

 

乐文翻译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公司秉承“诚信 专业的服务理念,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服务。了解更多信息:请发邮箱:abc@lewene.com或直接致电:400-895-6679咨询。

阅读文章:积分+1